• 首頁
  • 關於本會
    創立宗旨及沿革 董事名單 會徽的意義
  • 創辦人著述
    創辦人簡介 創辦人著作
    兩岸問題與國際關係 台灣民主化發展 考試權與文官制度
  • 理論與政策期刊
  • 兩岸交流
    青年交流 學術交流
  • 歷年出版
  • 活動翦影
  • 時政評論
  • 圖書購買
  • 捐款支持

老黨少願景 白營竄起

日期:2024-01-14

作者:楊泰順(本會學術顧問)



觀察台灣選情的美國智庫在投票日前表示,此次台灣選舉是廿年來最難預測的一次。的確,自從二○○四年詭譎的兩顆子彈以來,總統選情便很少如此變幻難測。


傳聞選前一個月的選舉賭盤,對賴蕭當選機率充滿信心,賴蕭必須領先八十萬票以上才能算贏;但年底差距已縮小到五十萬票;投票前一周則再縮減為卅萬票。顯然,賭客判斷侯趙聲勢逐漸轉強,甚至不排除最後翻盤的可能。


選舉結果顯示,藍營最終還是未能翻轉頹勢,這或許與國民黨不擅於打三腳督的選戰有關。


簡單多數的選舉制必然形成兩黨對決,早已是政治學者的普遍認知。此一選制下第三黨既不容易存活,卻還敢於出面挑戰,必然因為執政黨不得人心,且最大在野黨也難以獲得民眾信任,讓第三黨覺得有機可乘。由於第三黨缺乏執政實績,就算獲得相當比例的支持,支持者也必然較為游移與缺乏自信,這使得領導人在黨的發展上扮演關鍵角色。


面對第三黨來勢洶洶的挑戰,最大在野黨的最佳戰略,便是高調宣揚政策差異,與執政黨直球對決,並極力爭取社會各階層的認同;對第三黨則必須嚴格質疑其有限的行政經驗與領導人風格,讓向心力薄弱的支持者產生懷疑。


民進黨執政八年,施政出現不少弊端,但這並不代表國民黨只要揭弊便可取而代之。因為無論原因為何,民進黨執政後股市指數確實翻了一倍,出口成長也有七成五,蔡英文民眾滿意度在選前因此得以維持四成。由於選民投票乃著眼於未來,面對執政者提出的數據,挑戰者只能以具體政策論述,證明換黨後可以帶給人民更好的生活。


然而,國民黨似乎認為揭弊與質疑人品便已足夠,故整個選戰文宣集中於執政弊端、對手的台獨傾向及非法違建。偶有零散的政策主張,卻缺乏大選常見的「國政白皮書」,及「國政顧問團」為政策背書。國民黨當初失去政權就是因不獲民眾信任,現今只想依靠批判當道重新執政,當然不夠,尤其當民眾還存在另一種選擇時。


以執政黨候選人的人格瑕疵為選戰主軸,國民黨無形中幫助了第三黨的柯文哲。兩任市長並沒有太多可以著墨的政績,但論人品,短暫的從政經驗卻足夠凸顯柯的勤奮與廉潔。尤其國民黨從開始便不切實際的希望形成藍白合,選戰末期甚至強烈暗示棄保,故而戰略上避免批判民眾黨。把柯晾在一邊固然滿足了大黨的傲慢,卻也讓柯避免嚴格檢驗。國民黨如果能多談政策,民眾黨後勤不足的窘態便容易顯現;當兩個老黨少談願景,選民便自然將目光轉向新興的第三黨。柯文哲的選票能夠直逼三成,顯然與國民黨的選戰策略相關。


由於總統選戰缺乏政策論辯,立委不分區政黨票便難免受到影響。當政黨沒有明確而堅定的政策藍圖,或者沒有能力實現政策主張,投政黨票便無形認可該黨的不分區是職位分贓。大黨透過組織動員與傳統形象,影響或許較小,但政黨若以個人形象鵲起,則選民分裂投票的情形便容易出現。這是為何民眾黨在不分區政黨的得票比率遠低於阿北的得票率;而國、民兩黨的政黨票,卻又能接近總統的得票率。

(本文原刊於聯合報,113年1月14日,A17版)

通訊地址:235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167巷36號5樓  E-mail:khc2b@yahoo.com.tw  電話:02-22422740

宏國德霖科技大學陳明慶同學製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