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主韌性嗎?其實是民主任性!
日期:2022-10-13
作者:桂宏誠
西方自由民主體制(liberal democracy)的建構,是要防範單一政治黨派在政治體系中坐大,以免當權者濫權卻又難以控制,終而摧毀了重視個體人民權利的自由民主體制。雖然國人都認同自由民主體制,甚至把它當成至高的道德,但相信大多數人並不知道上它的真實涵義,甚至對已走向民粹主義的台灣民主,還誤以為是自由民主體制的深化。
也因此,掌握中央全面執政大權的蔡英文總統,才會在國慶大會中強調,「民主韌性」的建立是守護臺灣的關鍵,並指出建立「民主韌性」的首要工作,「就是要讓自由民主體制,成為牢不可破的全民共識」。
蔡英文說這些話的深沉含意,是把自己當成捍衛自由民主體制的領導者,所以呼籲大家「無論外在的壓力有多大,我們都要堅持自由民主體制,一致對外」。然而,以西方民主國家及其他新興民主國家的經驗而言,自由民主體制遭到破壞並非來自外部的力量,而是自己內部的執政者。
值得留意的是,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後,台灣的掌權者和許多媒體常評論說,這是極權專制國家對自由民主國家的侵略。但事實上,烏克蘭民選政府的腐敗和濫權,在國際上各種自由民主程度的評比中,是和俄羅斯列在同等級,都不被認定為自由民主的國家。
因此,烏克蘭在受到俄羅斯的軍事攻擊後,竟被歸為自由民主國家的同盟,豈不是國際級的洗腦與笑話?
蔡英文有關「民主韌性」的內容,其實為其後講到「維持臺海和平穩定,是兩岸共同責任」預作的鋪陳。在這段關乎兩岸關係的內容中,蔡英文正告「北京當局」,不要「誤認臺灣人民,對民主自由的堅持,是可以妥協的;進而試圖利用,政黨之間的激烈競爭,來分化臺灣社會」。這些話看似針對中共,其實意有所指地將反對民進黨者,抹紅為對民主自由是可以妥協的「中共同路人」或「在地協作者」。
台灣沒有人會不堅持自由民主,而民進黨政權及其主張的台獨路線,也並非是自由民主的唯一選項。蔡英文暗示反對民進黨政權的政黨,是中共試圖利用的對象。而當權者將競爭對手抹紅成潛在敵人的暗示,卻是自由民主遭到毀壞的重要表徵。
美國建國之初,「聯邦黨」和「共和黨」都視對方為可能叛國的「敵人」。聯邦黨甚至還主導通過了合稱《外來人與煽動叛亂法》的四項法律,其中僅規範美國人的《煽動叛亂法》,名義上雖針對不利政府的不實言論予論罪,但執行時卻認定批評政府就是犯罪。其實聯邦黨的真實意圖,就是要打壓共和黨的報紙和活躍人士。
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者Steve Levitsky和 Daniel Ziblatt合著的《民主如何死亡》一書指出,不把對手當敵人對待,是美國建國後花了數十年,才逐步建立非成文的「政治規約」。若沒有這些政治規約的建立,光靠美國憲法所建構的制衡機制,無法成為美國民主成長的護欄。
值得警惕的是,這兩位學者的書中指出,許多新興民主國家所以民主倒退或崩潰,就是因為並未構築起這道護欄。並且,即使早已構築起這道護欄的美國,也自川普當選總統後,屢屢被川普衝撞而有了破口。
《民主如何死亡》這本書要告訴世人,許多非成文的政治規約已遭當權者破壞,但人民不僅無感甚至還給予支持,因而當代民主的最新死法,就是在正常辦理選舉投票的過程中逐漸死去。我們或許覺得蔡英文只是讀稿機,國慶講話沒那麼重大的影響力,但其實她所謂的「民主韌性」,卻已是破壞自由民主體制的「民主任性」。
(本文原刊於優傳媒https://umedia.world/news_details.php?n=20221012150530655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