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家之眼】從烏克蘭難民去想像「台灣難民」
日期:2022-10-14
作者:高永光/政大國家發展所兼任教授
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資料,從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開打,到2022年10月11日的持續統計,共有767萬1584名烏克蘭難民離開他們的國境。
這個數字並不完全精確,因為烏克蘭周邊毗鄰國家很多,不是所有跨過邊界的難民都被登記到,如果加上沒有離開烏國的境內難民,報導指出可能有1200萬以上的難民。這是歐洲有史以來人數最多的難民,聯合國、歐洲國家,以及一些國際援救或援助組織,都認為這是一個「危機」。
本來一些研判認為俄烏戰爭會在短時間內結束,因此,歐洲國家基本上都願意「短期」收留及安置難民。但隨著戰事的拖延,各國對於俄烏戰爭及烏克蘭難民問題巳經產生「倦怠」(fatigue),因此,這個難民危機的未來發展,並不樂觀。
事實上,截至今年10月11日為止,烏克蘭難民在歐洲得到「臨時保護」或得到類似的「國家保護政策」的難民,只有424萬2609人。所以,還有約353萬以上的難民,聯合國及相關國際組織,並不知道他們究竟發生什麼事情。
由於俄烏戰爭發生後,烏克蘭宣布戒嚴,18歲到60歲的男子不准離境。根據聯合國難民署一份23054烏克蘭難民的調查報告,18歲以上的難民,只有13%是男性,72%是女性,剩下的是兒童及18歲以下青少年。不分年齡,就全部被調查的難民而言,86%是女性。
因為多數是女性,加上要照顧家裡殘疾人士及少幼兒童,因此在恊助她們進入職場工作上,並不理想。上述的調查統計了這些難民在離境前,有73%是受僱人員,退休的佔12%,家庭主婦佔8%,沒有工作的有5%,而具學生身分的佔1%。
同樣在這份調查中,需要現金協助的佔49%,需要安排就業的佔36%,需要解決住宿的佔35%,需要物資支援的佔24%,健康照顧的佔23%,需要食物的佔15%,需要得到教育的也佔15%。
從以上的調查可以發現,歐洲各國雖然開放邊境,尤其是歐盟國家和鳥克蘭早有簽署恊議,難民可以自由前往歐盟國家,但難民在逃離戰火上,雖不成問題,但在得到妥善照顧上才是歐洲各國最大的問題。尤其是以自己國家人口數和收容烏克蘭難民數相比,比例上較高的國家,財務負擔十分吃力;加上前面提到的對烏克蘭問題的「倦怠」,各種捐款到位的百分比越來越低,烏克蘭難民的處境,可能會越來越艱困!
上述這份統計資料,也調查出對烏克蘭難民,提供接待住宿的只佔36%,必須交付租金的難民佔30%,仍然住在集中收容站的佔14%,暫住在接待中心的佔9%,具有規劃的處所(planned site)佔4%,轉移中心(transit center)佔3%,其它的佔2%,值得注意的是仍有1%的被調查者「沒有任何地方可停留」。當然,就調查樣本總數的1%是230人,假如這個調查能有效呈現總體現象,那推估767萬以上的難民中,就有7萬多人流離失所在歐洲各處,相當驚人!
從聯合國難民署及其相關的國際組織的報告來看,烏克蘭難民雖然受到接受國某種程度的照顧,但由於恊助及援助有限,大約只有1/3的人可以獲得工作,語言的限制使得繼續的教育受到阻礙,技術證照的認可也是另一個大問題,住宿、殘疾兒童、老年人,以及普遍的心理創傷,更不是接受國可以充分提供的援助。
雖然到目前為止,有關人口買賣、毒品交易、性侵或霸凌、種族歧視等僅止於一些傳言,或零星的報案,但究竟有多少因難民而產生的暴力及性犯罪,人口買賣,因為沒有正式調查或記錄,成為黑數。
隨著戰爭可能短期內不會快速結束,加上戰事激烈程度增加,以及歐洲經濟不景氣,加上能源短缺,嚴寒冬季來臨後,難民危機才可能真正暴露出來。
俄烏開戰以來,台灣朝野對兩岸局勢的緊張,已有各種類比討論,但一致認為大陸武統台灣,戰場必然在本島。一旦戰爭發生,一定會有大量的「台灣難民」,試問將何去何從?
烏克蘭因為歐洲國家同情、支持,而沒有排斥他們,加上多國和烏克蘭邊界緊鄰,難民還有去處,境遇必然可憐,但勉強尚有容身之處,可「台灣難民」一旦發生,何處可逃?
烏克蘭是各國承認的國家,加上聯合國的支援,難民尚可存活,「台灣難民」所依靠者為何?那些挑起戰爭的政客到時一走了之,蒼茫大海會是「台灣難民」的最終歸處嗎?
(本文原刊於聯合新聞網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6656/668547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