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合一選舉與政黨困境
日期:2022-10-09
作者:楊泰順(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)
許多人認為台灣的九合一選舉是二○二四年大選的前哨戰,其過程將影響主要政黨在未來選戰的布局。這有些類似美國目前的期中選舉,兩黨為了在前哨戰中試探選民的底線並鋪梗未來的大選議題,無不狠話說盡,將政黨對立推向高峰。例如在俄國暗示可能動用核武後,拜登便強硬回應「末日決戰」風險不遠,有意採取當年處理古巴危機的手段遏制普丁的冒進;在野的川普則一反過往的強悍,以調停俄烏戰爭區隔執政黨政策,甚至因此被CNN貼上「俄羅斯走狗」的標籤。
但觀察台灣的九合一選舉,似乎嗅不到「前哨戰」的硝煙味,各方交鋒與布局仍集中於地方議題及候選人私德。最近共機擾台常態化、禁止台灣農產品進口累積多達兩千件、甚至ECFA也傳言將被廢止,這些過往常被執政黨運用為「抗中保台」或「芒果乾」的素材,此次選舉卻鮮少觸及。曹興誠穿著防彈衣高調捐款強化國防,不僅未見黨政高層出面嘉許;就連綠營定調的「抗中保台」,也被陳時中公開修正為接近藍營的「抗共保台」。捐款三十億聲量不如蔻姐炒作二十年前緋聞案也就罷了,首都候選人竟然擅自修改黨的核心訴求,若非高層有意低調,這些狀況似乎難以想像。
綠營操盤者在此次九合一選戰中,未能靈活操作芒果乾,難免讓許多傳統支持者感覺選情冷颼颼,但此一現象或許與選制有關。
這次選舉報導多聚焦於縣市長的選情,因為縣市長席次的變更,極可能牽動黨內的權力分配以及未來總統候選人的提名。縣市長選舉如果單獨舉行,各黨為了爭取多數票,必然會強力鞏固基本盤,誇大自己與對手的差異,造成芒果乾與愛台牌傾巢而出,將藍綠對立緊繃到極致。前年的總統大選與去年的公民投票,便充分呈現了這樣的選舉熱情,國人應該記憶猶新。
但這次的九合一選舉還包括都縣市議員選舉,其設計與縣市長選舉大不相同,每個選區基本上選出數位當選人,但選民仍然只有一票的權利,學名稱之為「複數選區不可移轉單一投票制」。以台北市的大安文山選區為例,應選人數為十三位,有二十七位登記為候選人,候選人得票若在前十三名內,便為當選。故而,議員候選人的競爭目標僅為相當比例的選票,而非選區內的多數票。以四年前選舉為例,該選區吊車尾的當選人得票僅占百分之四。
評論者常設想縣市長候選人應該扮演「母雞帶小雞」的功能拉抬同黨縣市議員參選人,但所謂「首長的衣襬效應」其實只會出現於縣市議員也同樣是單一選區的制度下,如美國大選。選區內若同時有幾位同黨候選人彼此競爭,母雞將如何讓小雞雨露均霑?相反的,由於議員參選人長期耕耘地方,各自擁有一定比例的支持者,並不必然要依附母雞,這是為何無黨籍參選人在政黨格局下仍然可以殺出重圍;但黨籍議員的個別選票累積起來,卻是縣市長候選人求勝的重要基礎。小雞護母雞的效應如果相對重要,母雞若意圖以對立訴求鞏固基本盤,便不能不顧慮其他議員候選人的感受。尤其,當兩岸戰爭危機已如此接近時,執政者玩弄老套的芒果乾,恐怕只會增加選民疑慮,不僅議員支持者可能反彈,國際上也不會樂見緊張情勢升高。
民進黨選情目前處於低迷,許多人預期該黨遲早會打出兩岸牌挽救選情,但正因為兩岸關係處於真正的緊張,而議員選情各區狀況不同,這張牌到投票日也許都出不了手。
(本文原刊於2022/10/09 聯合報民意論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