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論廣場》腥生活之亂 陳時中該下台(桂宏誠)
日期:2021-11-12
作者:桂宏誠
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屋漏偏逢連夜雨,繼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婚外情之後,指揮官陳時中飲宴歡唱的影片也曝光,讓人質疑指揮中心一級開設的指揮官,何以能夠如此無視自己訂下的防疫規範?陳時中回憶該場景是去年6月15日晚上,他南下宣導「防疫新生活」返北後臨時決定參加。諷刺的是,衛福部當時正大力宣導「跟著阿中部長一起防疫新生活GO」,阿中部長卻違反了「桌距1.5公尺或設隔屏隔板」及「穿插間格入座」等新生活規範。
看看國外,媒體6月披露英國衛生部長漢考克與其幕僚貼身接吻的照片,而他們二人除各有家庭外,還違背了衛生部長自己制定的社交距離,及禁止和非同住人有任何身體接觸的防疫規定。漢考克雖然隨即承認違反防疫規定而道歉,但仍抵擋不住要求他辭職的呼聲,不久後請辭獲准。
此刻有人把陳時中去年飲宴影片流出,很可能也是想逼他辭職下台。只不過,台灣媒體的自由度與多元度比不上英國,此事綠媒仍有為陳時中護航的聲量,陳也未有辭意,最終該如何收場,可能要視蔡總統的意向而定。
對於國民黨要求陳時中下台,陳時中還反駁說:「喝酒就要下台?還是唱歌就要下台?」身為部長,陳時中應該知道,所有公務員皆負有「保持品位」的法定義務,這不僅無分上、下班時間的行為,也不分公、私領域的生活。簡言之,公務員應比一般人民有更好的操性與品德,這是法律課予的公務員義務,而且上級長官及監察院都是監督官員品德的執法者。
《公務員服務法》第5條明定:「公務員應誠實清廉,謹慎勤勉,不得有驕恣貪惰,奢侈放蕩及冶遊、賭博、吸食煙毒等足以損失名譽之行為」,而陳時中有無違反自己當時所訂的防疫新生活規範,牽涉到是否違反「誠實」、「謹慎」並構成「放蕩」而足以損失名譽之行為?對此,行政院長應對外界有個說法,而監察院更應依職權主動調查。
日前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才被媒體揭發婚外情生子,這也絕非如陳時中所說是私生活領域,而可不過問與處置。過去公務員因婚外情被上級長官移付懲戒者有之,更多的則是由監察院提出彈劾後,再移送當時的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懲戒。因此,對王必勝事件,陳時中和監察院都已怠忽職責,加上陳時中這次自己也出包,卻不肯辭職下台,可說是無視法治與官箴。
陳時中在陳水扁總統時代雖擔任過衛生署副署長近3年,但從他擔任防疫指揮官以來的風格,動輒傲慢地以權力和法律懾人屈從,對自己人的違法失職卻窮盡袒護之能事,可知他是位法治和官箴意識皆甚薄弱的政務首長。
從陳時中在影片中呈現的「五湖四海」架式,以及勤於跑攤的作風,難掩他善於搞政治利益關係的本性。對於這位飲宴有品味但有失公務員品位的高官,「雙標黨」政權是不是會再度「嚴以律人,寬以待已」,大家拭目以待。(作者為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)
看看國外,媒體6月披露英國衛生部長漢考克與其幕僚貼身接吻的照片,而他們二人除各有家庭外,還違背了衛生部長自己制定的社交距離,及禁止和非同住人有任何身體接觸的防疫規定。漢考克雖然隨即承認違反防疫規定而道歉,但仍抵擋不住要求他辭職的呼聲,不久後請辭獲准。
此刻有人把陳時中去年飲宴影片流出,很可能也是想逼他辭職下台。只不過,台灣媒體的自由度與多元度比不上英國,此事綠媒仍有為陳時中護航的聲量,陳也未有辭意,最終該如何收場,可能要視蔡總統的意向而定。
對於國民黨要求陳時中下台,陳時中還反駁說:「喝酒就要下台?還是唱歌就要下台?」身為部長,陳時中應該知道,所有公務員皆負有「保持品位」的法定義務,這不僅無分上、下班時間的行為,也不分公、私領域的生活。簡言之,公務員應比一般人民有更好的操性與品德,這是法律課予的公務員義務,而且上級長官及監察院都是監督官員品德的執法者。
《公務員服務法》第5條明定:「公務員應誠實清廉,謹慎勤勉,不得有驕恣貪惰,奢侈放蕩及冶遊、賭博、吸食煙毒等足以損失名譽之行為」,而陳時中有無違反自己當時所訂的防疫新生活規範,牽涉到是否違反「誠實」、「謹慎」並構成「放蕩」而足以損失名譽之行為?對此,行政院長應對外界有個說法,而監察院更應依職權主動調查。
日前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才被媒體揭發婚外情生子,這也絕非如陳時中所說是私生活領域,而可不過問與處置。過去公務員因婚外情被上級長官移付懲戒者有之,更多的則是由監察院提出彈劾後,再移送當時的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懲戒。因此,對王必勝事件,陳時中和監察院都已怠忽職責,加上陳時中這次自己也出包,卻不肯辭職下台,可說是無視法治與官箴。
陳時中在陳水扁總統時代雖擔任過衛生署副署長近3年,但從他擔任防疫指揮官以來的風格,動輒傲慢地以權力和法律懾人屈從,對自己人的違法失職卻窮盡袒護之能事,可知他是位法治和官箴意識皆甚薄弱的政務首長。
從陳時中在影片中呈現的「五湖四海」架式,以及勤於跑攤的作風,難掩他善於搞政治利益關係的本性。對於這位飲宴有品味但有失公務員品位的高官,「雙標黨」政權是不是會再度「嚴以律人,寬以待已」,大家拭目以待。(作者為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