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民黨克服中間選民迷障才有未來
日期:2022-01-28
作者:楊泰順(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)
根據台灣最近一份民調,在20歲以上的受訪者中,約有23%表示認同民進黨,19%表示認同國民黨,9%自認為是民眾黨的支持者。時代力量與台灣基進均只有約3%的認同度,由於在誤差範圍內可視為泡沫政黨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31%表示自己是中立選民,另有12%拒絕或胡亂回答,這總數43%沒有明確政黨認同的選民,分析人士常以「中立選民」或「中間選民」蓋括之。
參考美國的類似民調,約有49%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是堅強或傾向支持民主黨,另有40%表示堅強或傾向支持共和黨,自認屬於中間選民的僅有約10%。
政黨皆亟欲爭取中間選民
當一個社會有高達43%的選民自認為中間選民,遠高於對主要政黨的認同百分比,任何人不需要高深的政治知識,便可以預見這個社會的選舉競爭必然極為激烈。因為,高比例的中間選民左右了選舉勝敗,主要政黨當然無不使出渾身解數,想爭取中間選民在投票一刻的青睞。
此外,台灣選民的政黨認同遠比美國選民脆弱,歷次調查選民的政黨認同,均可觀察到相當比例的波動,不似美國穩定。故而,有些學者表示,所謂的「政黨認同」,在台灣充其量只是「政黨偏好」,常因特定事件而大幅波動;不似美國的政黨認同,可以傳承數代不變。
台灣踐行民主的時間不長,民眾對政黨的觀感模糊,應不讓人意外。但政黨認同比例原本不高,若認同的強度又不足,政黨在選戰布局時,當然便只有將勝選希望寄託在「中間選民」身上。
中間選民的假定已被顛覆
但「中間選民」究竟有何特質?國、民兩黨在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上,又是否有先天條件上的差異?
所謂的「政黨的認同者」通常對其支持的政黨給予高度的包容,眼中看到的只有政黨符號,對於黨的實際作為,就算偶然逸脫道德標準,認同者往往也不改其志。是故,美國政黨認同度最高的19世紀後半葉,也正是美國政治最腐化的時期,當時黨被稱為「機器」,認同者只隨著機器無主見地擺動。此一殘留印象,使後來的知識分子對政黨的追隨者不以為然,認為他們缺乏獨立判斷的能力,只知盲從附和黨的決定與主張。「中間選民」因此被認為是較具理性的一群,既不依附任何政黨,能客觀地以候選人條件及政見決定投票的取捨。
然而,在統計技術與資料分析成熟後的1960年代,對中間選民的假定似乎已被科學證據所顛覆。學者發現,具有明顯政黨傾向者才最為關心時政,也較會花時間閱聽相關的政治訊息;至於自稱中間選民者,則多屬於政治冷感的群體,對政治訊息表現遲鈍。由於關心時政,政黨認同者投票率通常較高;中間選民由於對政治冷漠,投票率相對偏低,想像中所謂的「理性選民」只是其中少數的一群。
民進黨較易搶占中間選民
民進黨在爭取這大比例中間選民的支持上,顯然享有許多優勢。國民黨過往長期的威權統治,當然累積了不少民怨,故而民進黨只要高唱民主、強調族群差異、分化兩岸關係,便可以一方面鞏固基本支持者,另一方面也搶占中間選民的投靠。畢竟以外省族群為基底的國民黨認同者是少數,民進黨製造仇恨,並不必擔心引起中間選民及綠營基本盤的反感。這是為何政權和平移轉都超過20年了,民進黨卻還不斷延續促轉會、黨產會等「東廠」機構,因為他們在扼殺反對黨的功效上妙不可言。
國民黨對民進黨的各項批判,當然也提出不少反駁,例如回顧國民黨執政時期的政績、吹捧省籍融合的成效等,當然也對民進黨各項失德敗政提出指責。然而,這些反駁卻宛如泥牛入海,只激起有限的漣漪。以最近倫敦大學否認有收藏蔡英文博士論文為例,此宣示等同證明蔡以假博士欺矇國人40年,任何國家領導人發生類似狀況,恐怕早已下台謝幕。但訊息見報後,蔡的民意滿意度在過去6個月依然紋風不動,台灣人民何以對領導人特別包容?除了政府高度掌控媒體,恐怕也與中間選民不無關係。
如前所述,行為研究既稱中間選民的特質是政治冷漠、政治訊息不敏感,故而反對黨努力揭發執政黨的各項失德敗行,有多少能讓這部分選民聽到並感動,恐怕不無疑問。尤其,執政黨透過掌控的媒體,並以政府預算豢養網軍,要掩蓋任何不利的聲音並非難事,反對黨的主張若能突圍而出已屬難得,遑論感動中間選民?
國民黨不能再採錯誤對策
面對這些困局,國民黨採取了一些錯誤的應對,致使局勢迄今看不到翻轉的可能。自馬英九以降的國民黨領導人,顯然承襲了古舊對中間選民的錯誤認知,以為中間選民具有理性獨立判斷的能力,故而為了爭取這些選民的支持,不惜以國民黨的核心價值進行妥協,甚至迎合部分民進黨的主張,如課綱修改便為顯例。其結果,中間選民的比例30年來還是鐵板一塊,但不少國民黨的傳統支持者,反而因為痛心黨魂流失而逐漸出走。
為了彌補這些流失的選票,國民黨領導轉而將希望寄託於地方派系,希望利用派系的親情,動員影響中間選民支持國民黨,但此一作法宛如飲鴆止渴。地方派系劣跡斑斑,國民黨與派系頻繁交往,無疑坐實了民進黨對國民黨的各項質疑。
原本就居於弱勢的國民黨,竟因而再陷入另一波沉淪的循環。甚至為了妥協地方派系的想法,連改名「台灣國民黨」也變得可以討論,讓人看不到國民黨的理想性是否還存在。
國民黨的當務之急,應是就黨的基本政策,盤點與中間選民可能存在的利益連結,透過與中間選民的直接對話,設法爭取中間選民的認同。丟掉了基本政策,便宛如丟掉了藏彩票的扁擔,沒了扁擔,翻身也自然無望。
(本文原刊於觀察月刊2022年2月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