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透視/影響小蔣一生的在俄經歷
日期:2022-01-23
作者:周陽山(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)
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,蔣總統經國先生與世長辭,享年七十八歲。卅四年之後,「蔣經國總統圖書館」在他寓居十九年之久的七海園區開館。這裡展示了他樸實無華的居所,也留下他的日記和重要文獻。這不僅是他一生辛苦奉獻的點點滴滴,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從戰爭歲月步入承平與民主的歷史軌跡。
一九二五年六月,年方十五的蔣經國離開上海到達北京,在黨國元老吳稚暉主持的「海外補習學校」學習俄語,他結識了李大釗,準備到俄羅斯接受革命的洗禮。
一九二五年十月,他從上海搭乘貨輪赴海參崴,接着再乘火車經西伯利亞,終於在十一月底到達莫斯科中山大學,展開十二年波折的俄羅斯歲月。
在中山大學,蔣經國的同學包括日後成為中共領袖的鄧小平、烏蘭夫、林祖涵、左權等人。他加入蘇共和中共的青年團,成為預備黨員,但直到十年後才獲准入黨。
蔣經國透過俄文學習了各國革命史、政治和經濟學。他受到猶太裔校長拉狄克的影響,傾心托洛斯基主義,重視工人階級的革命角色,並反對「一國社會主義」,但也因此遭到當權史達林派的打壓。一九二七年國民黨清黨,他在蘇聯的處境日益艱危。
接下來,他轉到列寧格勒的蘇聯軍事情報局特種學校就讀,後來又到托爾馬喬夫軍政學院進修。一九三二年十月,他被派往西伯利亞的一處火車站擔任搬運工,第二年又轉往阿爾泰邊疆區金礦工作,在飢寒交迫中度過了九個月。接着又到烏拉山東麓的葉卡捷琳堡,在烏拉爾重型機器製造廠工作。
這段艱辛的工人歲月,對蔣經國一生影響至深。在台灣橫貫公路的建設中,他和榮民一起吃苦耐勞、無私奉獻,贏得了民眾的擁戴。日後他推動十大建設,並深入民間,體現了平民政治家的風範,正是緣於這段貧寒孤苦的生活經驗。
一九三五年他與白俄羅斯籍的方良女士(俄名瓦赫列娃)結婚,婚後生下長子孝文。兩年後帶妻兒離開蘇聯;回國前曾向史達林辭行,中國駐蘇大使蔣廷黻也來餞行。
由於對蘇聯的初期發展有著刻骨銘心的體認,這對他日後的政治方向和政策選擇有重要影響。蔣經國時常走入民間,親切傾聽底層聲音,並著手各項改革。他戮力打擊貪腐、力倡節約,重視實幹政績,對官僚主義不假辭色,也是緣自當年的俄羅斯經驗。儘管促轉人士對他批評有加,但在大多老百姓心中,他是最具平民風範的政治領袖。
二○○四年蔣方良以八十八歲高齡在台過世,陳水扁總統在褒揚令中稱許她「自幼困學勉行,襟懷開朗」,「平居操持勤奮,厲行簡約質樸,鋒芒盡藏。」中華傳統矩範「溫良恭儉讓」,斯人有之!
這段話,對於當前的許多政治權貴而言,卻是鞭辟入裡的反諷與警鐘。
(本文原刊於聯合報111年1月23日民意論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