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頁
  • 關於本會
    創立宗旨及沿革 董事名單 會徽的意義
  • 創辦人著述
    創辦人簡介 創辦人著作
    兩岸問題與國際關係 台灣民主化發展 考試權與文官制度
  • 理論與政策期刊
  • 兩岸交流
    青年交流 學術交流
  • 歷年出版
  • 活動翦影
  • 時政評論
  • 圖書購買
  • 捐款支持

無披風英雄促成合作救災

日期:2025-09-28

作者:桂宏誠



花蓮縣光復鄉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導致重大災害後,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直未能整合救災的能量和妥善規畫,多頭馬車的情形遭致輿論抨擊,28日終於見到改善,行政院長卓榮泰到前進協調所視察救災時,和花蓮縣長徐榛蔚、立委傅崐萁同框,卓揆沒再動氣,傅也表示「謝謝中央協助」。

其實,以光復鄉此次重大的災情,單靠縣府並不足以在短時間內做好救災的任務,除了須靠軍隊的人力和救災機具外,花蓮縣內也有不少隸屬於中央政府的機關可投入救災。因此,花蓮縣府和國軍在當地雖設有「前進指揮所」,行政院也設有「前進協調所」,但未必即為「多頭馬車」,因為此時依《災害防救法》的規定係由中央政府指揮、督導及協調。

或許是因民進黨發動大罷免造成的後遺症,傅崐萁在823大罷免投票前10天就對堰塞湖可能致災發出警訊,但主管機關農業部長陳駿季卻回應「無立即危險」。而在堰塞湖潰壩成災後,農業部等主管機關受到防災不力的指責時,又爆出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建議黨政重要人士,要透過媒體或第三方釋出「澄清且具殺傷力的訊息」。這些事件已讓花蓮縣參與前線防救任務者感到委屈,也讓中央與地方政府在救災時互有猜忌而未能協調合作。

近日有不少民眾自發性地帶著圓鍬前往光復鄉協助災後重建,猶如逼著中央政府和花蓮縣府必須協調合作。畢竟,若非「政府軍」讓人覺得各自為政而無效率,又怎會有來自各方前往光復鄉的「散兵游勇」主動加入了協助重建家園的行列?甚至於,一批批前往協助災民的「無披風的英雄」,也讓賴總統下令再加派國軍兵力,限期於中秋節前完成清淤的工作。

國軍本是災害防救的最重要支柱,《國防法》第2及3條明定「協助災害防救」和「執行災害防救」均是國防的任務。因此,地方政府救災時須求助中央政府尚恐不及,又何有不與中央政府協調與合作之理?賴政府應該更有雅量協助地方政府才是。

目前前往義助的各方「圓鍬超人」,要如何有效加入救災行列,中央與地方政府人員應協調合作,組成任務編組及設置指引,或服務窗口,讓民力充分發揮能量。

今年7月10日,農業部才與新竹縣政府共同舉行過「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(堰塞湖)演習」,當時農業部政務次長黃昭欽以帶隊官身分,在「演習兵棋推演」時指示「防災重於救災,離災優於防災」。然而,這次堰塞湖致災先因農業部無力「防災」,內政部長劉世芳又預判「頂多自己家門口有些水淹過了」,才指示超過5千人可採「垂直避難」的「離災」措施,終而造成20多人死亡和失聯。

因此,積極救災不僅是中央政府亡羊補牢所必需,更是其職責所在。不僅如此,未來還應讓國軍多參與防災和離災的任務,如此也可減少救災的機會。

(本文原刊於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opinion/20250928002655-262104?chdtv)

通訊地址:235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167巷36號5樓  E-mail:khc2b@yahoo.com.tw  電話:02-22422740

宏國德霖科技大學陳明慶同學製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