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基會大增預算 皆對抗成本
日期:2024-09-09
作者:桂宏誠
兩岸關係自民進黨執政起已走向冰封,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更將兩岸定位成互不隸屬的「兩國」,而向台獨路線更邁進了一大步。然而,原屬國家統一進程中所設立的「海峽交流基金會」,明年度的預算卻大增四十點八%,自然遭到立委的質疑。海基會解釋,兩岸愈是缺乏制度化管道,解決問題的成本就愈高。但其實海基會增加的是因兩岸對抗所產生的成本,而非因為交流。
海基會是在兩岸展開「人民交流時期」的國家統一進程中,受中央政府所有機關共同「委託」行使公權力的「民間」基金會。但無論在金門海巡執法「碰船」事件、金門軍人釣魚時落海,及伙食兵「浮游」被大陸帶回,在這些緊急事件的處理過程中,已看不到海基會扮演溝通協商的角色。究其原因,兩岸人民雖未斷絕交流,官方卻處於「對立期」,故海基會和大陸對口的海協會也沒了互信基礎。
日前,大陸法院對前台灣民族黨副主席楊智淵觸犯大陸刑法中的「分裂國家罪」,做出有罪的一審判決。楊是在前年八月赴大陸時遭拘傳審問,去年四月遭正式逮捕,並以違反分裂國家罪起訴,成為第一位被以大陸刑法起訴的台灣人。
事實上,今年六月下旬,大陸公告了台灣人如何適用分裂國家罪的「懲獨廿二條」,即意味了楊案即將判決。但海基會在這段時間裡,對台灣人民赴大陸交流涉案被捕及判罪,別說解決了什麼問題,連了解事情原委及出面協助楊及其家屬,似乎也未曾聽聞。
目前台灣人若在大陸發生事故,海基會或可委請當地台商協會協助,此固然會增加解決問題的成本,但產生類此海基會所稱「各項往來衍生問題只有增加、沒有減少」之解決問題的成本,本質上屬於民進黨台獨政策需負擔的對抗成本,而非為了促進兩岸一家親的交流成本。
民進黨執政後,海基會功能大為萎縮,立委質疑原是為鄭文燦「創造資源」,也非無據。海基會把吸引台商「回流」也當成重要業務,既不是為了在大陸地區「交流」,就屬不務正業;海基會的正業既已大幅萎縮,增加預算係因隨公務人員調薪,除人事已遭質疑酬庸和布建網軍要插好插滿外,就更缺乏合理性。
海基會的薪資原較公務人員高,創會時是希望吸引具有經驗與專長的公務人員轉任,所以在海基會的服務年資,於回任公務人員辦理退休時,也可併計為核計退休金的年資。
然而,多年來海基會仍有從公務人員辭職而轉任者嗎?若無,隨公務人員調薪以保持較優薪資之目的,自也不應存在。
海基會的運作是靠政府預算的挹注,聽命於政府的指令;此項人民納稅錢所投入的成本,過去因正常交流而能使台灣獲利。然而,民進黨政府走的是將「兩岸」異化成「兩國」的政策,即使海基會聲稱增加了解決問題的成本,實質上交流成本也已異化成了對抗成本。
何況海基會的核心功能,是簽訂有助於兩岸關係良性發展的協議,但過去八年多來的成效卻是零。